延安市气象局生态?水环境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实验室2023年度科研课题(2023M-8);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21K-3;2022G-1)
利用 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延安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以及探空观测等资料,对延安市2023年6月26日和6月27—28日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月26日,延安位于高空槽后部的西北气流中,受到干冷空气输送的影响,同时低层存在风向切变,导致了降雹天气;而6月27—28日,受高空西风槽前暖湿气流、低层偏南风以及风向辐合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降雹和降水天气的发生。(2)6月26日多普勒天气雷达有明显的V型回波特征,对应了降雹天气过程,而6月27—28日降雹前多普勒雷达出现了钩状回波特征。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降雹时段的V 型回波与钩状回波均存在有界弱回波区,强回波均接地,V型回波强回波质心高度要低于钩状回波,同时V型回波强度横向伸展的范围也较宽;另外,降水时段雷达回波比降雹时段要弱。(3)6月26日局地降雹发生时,微波辐射计的温湿廓线显示有冷空气向下侵入,出现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现象,积分云液水含量和整层水汽垂直积分在降雹过程中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6月27—28日降水时段高空温度上升,中层大气相对湿度趋于100%,积分云液水含量和整层水汽垂直积分在降水前增加,降水时段保持较大值,降水结束后减弱。(4)从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廓线雷达水平风资料中均可以看到明显的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的特征,6月26日降雹前至降雹时段,高空有干冷空气,而低层则为偏南风;对于6月27—28日的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至中层在降水前至降水最强时段均为偏南风,在降水结束后逐渐转为偏北风。
宁欣婷,王文波,杨丽,等.多源观测资料在延安两次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陕西气象,2025(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