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城市气候适应性研究重点实验室揭榜挂帅科技项目(202302);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21G-23;2022G-1;2023G-1)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卫星、雷达等多源资料,对关中西部2023年3次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次强对流过程均存在不稳定层结,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27 ℃、K指数>36 ℃、SI指数<-1 ℃,订正后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1 000 J/kg;对流层中低层切变、地面辐合线或露点锋提供了动力条件;垂直风切变>12 m/s,有利于风暴的形成与维持。不同的是:过程1(2023年5月20日)是春季高空槽前由冷锋触发的异常路径短时强降水过程,具有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超过1 000 J/kg,为3次过程中最大,垂直风切变较小,雷达强回波受低层偏东风加强影响向西移动,且移动速度较慢,强回波伸展高度略低,具有低质心强回波的特征,造成短时强降水。过程2(2023年6月26日)为初夏西北气流下冷温槽附近,由露点锋和午后热对流触发的冰雹过程;过程3(2023年7月20日)是盛夏低涡槽前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雷暴大风过程。过程2和过程3大气层结均为上干下湿,中层有明显的干层,垂直风切变大,超过17 m/s;雷达图上的速度模糊、中层径向辐合及强回波质心的迅速下降均有利于雷暴大风的出现。不同的是过程2中湿球温度0 ℃层(WBZ)与-20 ℃层高度适中,雷达图上三体散射和高耸的强回波,有利于强冰雹的出现;过程3中地面冷池和大风速的动量下传,使地面风速增大,是造成大范围雷暴大风的重要原因。
韩洁,任欢,王小龙,等.关中西部三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20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