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浅析雷暴相关电码的编报难点

      2008(1).

      摘要 (481) HTML (0) PDF 575.11 K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地面天气报中关于雷暴相关现象的编报,因其规定特殊较难掌握,尤其是其中一些电码的相关编报对许多观测员来说更是一个难点。

    • 基于CLM3模拟的中国区域陆地水资源分析

      2008(1):1-6.

      摘要 (509) HTML (0) PDF 7.94 M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LM3(CommunityLandModel3)模拟的土壤和植被蒸发量,分析中国区域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总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以35°N为界,分界线以南为高蒸发区,以北为低蒸发区;蒸发量最小的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在50mm以下。四季蒸发量占年总蒸发量的百分比与水资源的情形基本一致,夏季蒸发量占年总蒸发量的40%以上,35°N以北地区可达5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0%;春季和秋季情况类似,占年总量的20%左右;冬季最少,占年总量的10%,北方地区更少。水资源线性变化趋势,35°N以北大部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如长江以南地区、青藏高原的水资源都在增加。

    • 陕北榆林市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2008(1):6-10.

      摘要 (479) HTML (0) PDF 4.11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FY-2C卫星tbb资料、常规资料以及NCEP1°×1°的6h分析资料,对2006年9月20日夜陕西省榆林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hPa存在一支较强的偏南气流,该气流北伸的位置与暴雨的落区有关;tbb的最低值与暴雨中心对应较好;暴雨前期,850hPa\[se场呈典型的“Ω”型;850hPa和700hPa的西南气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暴雨发生时,暴雨区基本位于或接近于螺旋度的大值区。

    • 渭北一次强对流天气预报解析

      2008(1):11-14.

      摘要 (467) HTML (0) PDF 8.74 M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分析2007年7月12日下午在铜川、澄城等地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试图寻找渭北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分别从天气学、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图像等方面分析,总结预报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新一代雷达的反射率、基本速度与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等产品,可以提前0.5h以上预报预警渭北强对流天气,其中垂直累积含水量大于50kg/m2、回波顶高大于12km对预警渭北强对流天气最有指示性。

    • 南方涛动和热带海温与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关系分析

      2008(1):15-18.

      摘要 (443) HTML (0) PDF 2.26 M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1951—2006年岷县、天水、汉中和西安4站(7—9月)降水量资料、南方涛动指数(Iso)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南方涛动和热带海温与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发现:Iso和NINO4区海温与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关系密切;5—6月南方涛动强弱变化及热带海温距平分布对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意义;Iso与热带不同海区的海温相关程度不同,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5—6月NINO3区和NINO4区海温的异常变化对7—9月南方涛动强弱变化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性。

    •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2008(1):18-22.

      摘要 (523) HTML (0) PDF 3.44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根据陕西省96站1971—2005年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资料,应用EOF和R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年日照时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日照时数可分为全省一致、陕南地区为中心、延安地区为中心、榆林地区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日照百分率与日照时数的分布十分相似,且各种分布型都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近40a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秦岭山区及以南地区、陕北长城沿线及渭北高原地区呈缓慢减少趋势,延安地区及关中西北部呈缓慢持续增加趋势。

    • 利用机选相似方法建立雷电天气能量概念模型

      2008(1):22-25.

      摘要 (488) HTML (0) PDF 3.14 M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04—2005年(26°N~46°N,98°E~118°E)探空站观测资料,采用机选相似方法制作雷电天气能量场概念模型。分析表明:陕西省雷电天气能量模型主要有7种:低能槽型、西高东低型、东高西低型、锋区型和高能丘型,其中东高西低和锋区型又分为高能类和低能类。不同的概念模型对应不同的雷电天气,对雷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陕南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分析

      2008(1):26-29.

      摘要 (502) HTML (0) PDF 9.33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分析2007年5月23日陕南突发性暴雨前期气候特征以及暴雨出现时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地面气压变化等资料,结果表明:前期持续高温天气和环流形势的调整为突发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环境条件;850hPa暖舌北伸形成的暖温度脊与高空冷槽相叠置,形成大片雷暴区;大降水主要由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s)引起,最大降水出现在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成熟期;雷达回波图上对流高度达到11km且有≥50dBz的强回波出现;地面气压的急剧变化可在天气预报过程中作为参考。

    • 陕北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2008(1):29-32.

      摘要 (443) HTML (0) PDF 6.89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榆林CINRAD-CB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06年8月29—30日发生在陕西省榆林市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次暴雨过程是层状云上的多个中小尺度扰动所致,具有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中小尺度雨团活跃等特点。组合反射率因子图反映了中小尺度雨团活动的全过程;径向速度图反映了大范围降水形势下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弱变化;风廓线资料反映了各层风向风速的大小和演变;风暴总降水产品反映了暴雨过程总降水量的平均值。

    • 陕西洪涝灾害与对策

      2008(1):33-36.

      摘要 (423) HTML (0) PDF 2.47 M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研究《陕西救灾年鉴》提供的1949—2005年暴雨洪涝灾害的出现时间及影响区域,有针对性地做好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统计57a中暴雨和连阴雨产生的洪涝灾害,分析灾害严重的个例,结果表明造成洪涝灾害因素繁多,应对造成洪涝灾害的暴雨天气进行研究,根据其成因制定防治对策。做好暴雨灾害预报,根据不同地域制定相应对策,科学治理山林,变水害为水利。

    • 陕西中部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2008(1):36-39.

      摘要 (641) HTML (0) PDF 4.15 M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分析2006年1月3—5日陕西中部局地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500hPa为弱西北气流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暴雪区位于Tbb等值线密集区中;散度场在垂直方向表现为辐合-辐散-辐合-辐散的双层结构;暴雪区位于低层高压底部,低层为负涡度,上升运动发展到整个对流层;高压底部的700hPa东北风、850hPa偏东风为暴雪区提供水汽,但暴雪的水汽通量值较小,这可能是造成局地暴雪的原因之一。

    • 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2008(1):40-42.

      摘要 (465) HTML (0) PDF 2.47 M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依据天气形势及机载GPS定位系统、温度测量仪、空中宏观记录、地面雨量、天气实况、卫星云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有航线设计的2006年4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评估采用航线播撒和重点区域播撒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采用重点区域播撒的区域比采用航线播撒的区域降水量明显增大。

    • 榆林枣树开花期气象条件分析

      2008(1):42-43.

      摘要 (577) HTML (0) PDF 1.01 M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陕西省枣树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项目,主要由榆林市的佳县、吴堡两县承担,从2005年开始对枣树全生育期进行了监测,重点对枣树花期光、热、水等气象要素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枣树开花受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大风等气象要素的直接影响。当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同时光照也不足的情况下,枣树出现大量的落花现象;当枣花授粉时出现大风沙尘天气时,枣花不能正常授粉,坐果受到影响;当出现干旱少雨,空气湿度小于40%时,出现“焦花”现象,枣花的授粉受到限制,坐果明显下降。

    • 汉台区酸雨特征及成因初探

      2008(1):44-46.

      摘要 (442) HTML (0) PDF 1.65 M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依据汉中站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汉台区酸雨的特征及成因,得出闪电雷暴、本地燃烧秸杆和化石燃煤燃烧产生的NOx和SO2是形成汉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防御措施,为汉台区酸雨的防治提供参考。

    • 雷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及故障处理

      2008(1):46-47.

      摘要 (461) HTML (0) PDF 1.09 M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07年5月,陕西省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成。系统可实时监控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安康、宝鸡(因故暂缓建设)6个雷达站和华山、定边、长武、陇县、略阳等5个气象观测指标站。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技术人员通过系统实现与上述台站人员音频、视频双向交流,从而有效提高雷达保障时效,省气象局业务管理人员在得到授权后也可实时监控雷达运行状况。

    • 夜间观云的辅助方法

      2008(1):48-49.

      摘要 (446) HTML (0) PDF 1.12 M (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夜间或者深夜,在灯光很弱或者没有灯光、星光、月光的情况下,云的目测是比较困难的,利用辅助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识别云状。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地与川地气温对比分析

      2008(1):49-52.

      摘要 (513) HTML (0) PDF 2.65 M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DWSZ2型温度观测仪于2006年5月—2007年4月在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志丹县李家湾的气温观测资料,通过与县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山地年平均气温略高于川地,呈现出冬暖夏凉的特点,冬季山地平均气温偏高1.6oC,夏季偏低1.4oC;山地增温效应提高了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高出川地1.9oC,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小,平均低于川地2.9oC;山地海拔增高降低了日最高气温,夏季最明显,平均最高气温山地低于川地2.2oC;山地春季终霜日提早,降低了果树花期冻害发生机率。

    •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蒸发量对比分析

      2008(1):52-53.

      摘要 (450) HTML (0) PDF 1.01 M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对2004年、2005年绥德、定边、洛川、西安、汉中、安康6个配有E-601B蒸发器及蒸发传感器的台站作蒸发量对比分析,通过逐站逐月(共92个月)分析蒸发误差率发现:有3个月误差率等于0,67个月自动站的蒸发量大于人工站观测的蒸发量,占总数的73%,其中误差率最大是安康站2004年11月为49%。结冰是导致陕南地区冬季蒸发误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降水是造成自动站蒸发量偏大或缺测的另一因素,仪器故障引起蒸发失真各个台站都会出现。2005年蒸发误差率普遍低于2004年。

    • 计算机机房的电磁屏蔽

      2008(1):54-55.

      摘要 (428) HTML (0) PDF 1.09 M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简述计算机机房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机房电磁屏蔽设计的要点。阐述计算机机房电磁屏蔽的必要性,提出对计算机机房进行电磁屏蔽的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