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使用OSSMO2004版软件应注意的问题

      2010(2).

      摘要 (574) HTML (0) PDF 2.50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2010(2):1-7.

      摘要 (605) HTML (0) PDF 8.13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研究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对区域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有组织的退耕还林会对中国局地和区域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不同的退耕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气候效应。退耕还林会使我国的雨带北移,北方地区降水增加,南方地区降水减少。退耕还林可使我国夏季平均温度降低,冬季温度升高,并且随退耕区的扩大,幅度增大。

    • 基于ISAPI应用程序动态返回自动站数据曲线图的应用

      2010(2):7-8.

      摘要 (544) HTML (0) PDF 3.70 M (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咸阳市“8·14”与“8·8”两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2010(2):9-13.

      摘要 (603) HTML (0) PDF 4.83 M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间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 延安市冰雹云初始回波识别

      2010(2):13-17.

      摘要 (669) HTML (0) PDF 7.16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通过对延安市2000—2008年延安、洛川的711数字化雷达、多普勒雷达资料综合分析,得出降雹单体初始雷达回波特征:初始回波强中心高度一般在0oC层附近,在PPI图像上水平增长缓慢,且强中心位置偏移于回波的某一侧。在RHI图像上强中心范围快速上移,跨越0oC层高度,中心强度明显加大。产生降雹的初始雷达回波单体由低到高向其运动方向前沿一方微微倾斜。总结出潜在危险的对流复合系统的早期识别依据。具有降雹潜在危险的对流复合系统的出现,是产生降雹单体初始回波必备的环境场条件。

    • 一次冰雹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10(2):18-22.

      摘要 (1223)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应用常规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陕西中北部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是高空下滑冷槽、中低层暖平流和地面弱冷锋。上干冷、下湿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为冰雹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上,锋面前部形成的两个中-β尺度系统受锋面附近前冲冷流的触发,造成这次强对流性天气。雷达反射率图上,回波强度越大、强中心高度越高,造成的天气越强;径向速度图上的“逆风区”,说明该地为风速的大值区、风向也发生了突变;当对流回波处于强盛阶段时,VIL值先猛增、后相对稳定,当达到峰值时即出现冰雹,当突然减小时,影响地面将出现大风,因此VIL对冰雹和大风的判别有很好的预报意义。

    • 气候变化对韩城花椒生产影响及适应对策分析

      2010(2):23-26.

      摘要 (607) HTML (0) PDF 2.32 M (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运用1961—2007年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韩城气候变暖特征及对花椒生产的影响。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韩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其中冬春季增温是年均温增加的主导因素。冬春季气温增高导致花椒越冬休眠差、萌芽开花期提前,抗寒能力减弱,增加了花椒越冬期和萌芽开花期发生霜冻害风险。年降水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变幅加大,增加了旱涝风险机率。90年代以来4—5月关键期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不利于花椒产量和品质提升。结合资料分析和生产实践调查,提出适当调整布局,抓好“避、抗、防、补”等系列化综合防御冻害措施,以及4—5月花椒需水关键期水分供应与补充。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影响,促进花椒优质高产和种植效益提高。

    • 修复被病毒破坏打不开的文件和文件夹的三种方法

      2010(2):26-27.

      摘要 (575) HTML (0) PDF 962.93 K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安康地区一次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2010(2):27-30.

      摘要 (534) HTML (0) PDF 3.77 M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利用陕西自动站雨量资料、常规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FY-2C卫星牠BB等资料对2007年8月6-7日发生在陕西安康地区的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大暴雨是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垂直螺旋度的计算结果显示:700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出现在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低层正、中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 阎良机场春季天气特点及对试飞的影响

      2010(2):31-34.

      摘要 (518) HTML (0) PDF 2.22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结合多年航空科研试飞气象保障实践,统计分析阎良机场春季近10a的天气观测、航危报等资料,对春季影响试飞的主要地方性天气及其产生背景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得出:春季阎良机场及空域天气变化幅度大,变化频率高,对试飞的影响明显有别于其它季节。试飞气象保障、飞行组织、指挥及飞行人员针对春季天气特点制订并执行相应的保障预案,有利于在保障试飞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可飞行天气利用率。

    • 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0(2):35-37.

      摘要 (738) HTML (0) PDF 1.57 M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利用铜川3站1964—2003年40a逐日日照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影响日照的总云量、低云量、烟雾日数、沙尘日数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铜川日照的变化和影响日照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铜川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在1964—1984年变化相对平稳,后期出现3~4a周期性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为缓慢增长阶段;季度分布很不均衡,冬季和秋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的3月日照时数呈增长趋势;日照时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90年代中期以后增幅呈现北部的宜君增多显著,南部的耀州区增长缓慢;云对日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量化对比,与云种类有很大关系;雨(雪)、雾、沙尘、烟霾等天气现象均对日照有影响,降水和雾日对日照影响主要是秋季的连阴雨天气,沙尘、烟霾日数远远少于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冬春季,且影响不大。

    • 榆林市长城沿线风能资源分析

      2010(2):38-40.

      摘要 (511) HTML (0) PDF 1.90 M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利用榆林市长城沿线(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5县)3种观测站的测风资料,计算榆林市长城沿线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风能总储量,评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长城沿线区域介于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和风能资源一般区之间。风能资源总储量27505万kW。按地域分布,位于榆林长城沿线西部的定边、靖边两县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参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风沙草滩区与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区域。

    • 宝鸡市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2010(2):41-44.

      摘要 (640) HTML (0) PDF 2.00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通过对1961—2006年宝鸡市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 m),剖析宝鸡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宝鸡市的干旱具有发生频繁,个别年份比较严重,塬区多于山区,低海拔多于高海拔;小旱多,大中旱少;春旱短;夏旱不利于夏播;伏旱在川塬区严重,山区较轻;秋旱少,危害轻;冬旱多,危害轻;季节性明显的气候特征。

    • 陕西省雷电灾情评估方法的分析研究

      2010(2):45-48.

      摘要 (549) HTML (0) PDF 2.37 M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通过对雷电灾害的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灾情网络分析研究,将雷电灾情网络划分为社会生活损失、生产经营部门损失、环境资源损失三大部分。将雷电灾害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雷电灾害评估模型,即:雷电灾害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间接非经济损失,提出雷电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并列举具体事例分析计算。为雷电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由定性估算转变为定量计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为更好的开展雷电灾情损失评估奠定了基础。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