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延安盛夏一次局地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2015(3):1-5.

      摘要 (597) HTML (0) PDF 1.94 M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延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25日发生在延安地区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发生在典型的中高纬两槽一脊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风急流形成了向陕西输送水汽和能量的重要通道;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形成陕西高温高湿天气,为暴雨产生积累了不稳定能量。700 hPa和850 hPa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的重叠非常有利于边界层湿暖空气辐合抬升,激发对流单体的发生和强烈发展。中α尺度对流云团自西向东发展加强,依次造成延安北部县区的短时强降水;黄陵短时大暴雨出现在中β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到强盛阶段,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对流系统持续的“列车效应”。

    • 陕西西北气流控制下两次大范围降水分析

      2015(3):6-11.

      摘要 (506) HTML (0) PDF 970.76 K (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陕西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有系统性降水,虽然低层转为西北气流,但500 hPa陕西及其上游位势高度均较低且有低槽存在时,会继续产生大范围降水或局地强降水;850 hPa、700 hPa的北风或西北风之间的风向或风速辐合,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由于前期降水,近地面湿度较大,为后期大范围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500 hPa低槽附近较强的上升运动,使近地层较暖的暖湿空气得以抬升,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 秦岭地区水源涵养能力评估

      2015(3):12-16.

      摘要 (529) HTML (0) PDF 782.60 K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水均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水源涵养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结合RS和GIS软件对近13 a来秦岭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强弱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价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地区属于一般或者中等水源涵养能力区;强和极强水源涵养能力区主要集中在汉江流域部分地区;涵养能力弱的区域集中在嘉陵江流域、石头河流域以及黑河流域;紫阳县、汉阴县以及汉滨区水源涵养能力较好,陈仓区、眉县以及凤县水源涵养能力较弱;2000—2012年秦岭地区平均水源涵养量为722×1010 m3/a,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为483×1010元/a。

    • 公路典型环境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分析

      2015(3):16-20.

      摘要 (544) HTML (0) PDF 2.16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等级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在渭南市境内108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进行公路典型环境特定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当测站距国道50 m以外,气温观测基本不受影响。当高速公路位于测站上风方时,其对气温的影响明显大于当其位于测站下风方时,且当风速>10 m/s,靠近高速公路的测站增温现象明显,这种影响延伸到距测站100 m以内;当高速公路位于测站下风方时,距高速公路75 m以内测站的气温受其影响增大或减小趋势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建议在气象观测站选址和观测环境保护时,充分考虑测站对公路路基回避距离的要求。

    • 信阳市区域性大到暴雪预报方法

      2015(3):21-23.

      摘要 (521) HTML (0) PDF 375.15 K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00—2009年信阳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5个区域性大到暴雪日个例,根据影响系统特征对个例进行分型(蒙古高压底部型、华北高压前部型),并利用物理参数指标及数值预报产品分别建立了信阳市区域性大到暴雪24 h预报判别方程,并在2010年11月—2014年3月进行了试报,预报准确率达到67%,预报方法稳定可行。

    • 夏玉米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研究

      2015(3):24-28.

      摘要 (508) HTML (0) PDF 728.54 K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SunScan冠层分析仪实测了陕西杨凌区和扶风县夏玉米关键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叶面积指数(LAI),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与叶面积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基于三种植被指数的LAI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抽穗期和蜡熟期NDVI以及灌浆期RVI的LAI估算模型的均方根差和相对误差较低,模拟效果较好。结果对夏玉米生长状况及病虫害监测、产量预测以及田间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 青藏高原与全国气温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2015(3):28-31.

      摘要 (523) HTML (0) PDF 994.98 K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91个观测站以及全国320个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青藏高原与全国气温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与全国年均气温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青藏高原与全国年平均气温均变暖趋势明显,其中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为0228 ℃/10 a,全国为0226 ℃/10 a,增温幅度略低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与全国年平均气温突变年基本一致,小波分析均具有3类尺度的周期变换规律,第一主周期均值均为28 a,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周期变化显著性强于全国。

    • 榆林市近42年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2015(3):32-37.

      摘要 (542) HTML (0) PDF 850.34 K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1971—2012年榆林市1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趋势法等分析榆林农耕期和生长期初、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随时间、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农耕期积温有显著增多趋势,初、终日,持续日数年代际变化较大;初(终)日自西向东逐渐提早(推迟),持续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长,积温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西部县初日提前趋势极为明显,西、中部县终日推后趋势明显,持续日数和积温变化趋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缓。榆林生长期初日、持续日数随时间变化较明显,积温变化趋势特别明显,终日随时间变化不大,但年代际变化较大;初(终)日自西向东逐渐提早(推迟),持续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长,积温从西向东逐渐增多,西部县区初日提前趋势尤为明显,终日提前和推后趋势变化不大,持续日数和积温变化趋势从西部和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缓。

    • 2014年陕西气候影响评价

      2015(3):37-40.

      摘要 (552) HTML (0) PDF 416.00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4年陕西省气温正常偏暖,降水略偏多,年日照时数略偏少。7月全省35 ℃以上高温出现站次为2002年以来第一位,19站刷新了历史同期极值。9月6—17日关中、陕南出现了极端持续降水过程,7站连续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2014年全省发生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等10类自然灾害376次,11地市103县区1 215多万人次受灾,死亡37人,为近10 a来最少;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47万间, 农作物受灾面积11 895 km2;直接经济损失9386亿元。

    • 洛川国家基准气候站迁站数据对比分析

      2015(3):41-44.

      摘要 (568) HTML (0) PDF 375.90 K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13年洛川国家基准气候站迁站前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新站月平均气温、月最低气温、降水量、2 min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于旧站,大风日多于旧站,6—8月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小于旧站,新旧站风向有显著差异。造成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观测场周围环境、下垫面性质改变,海拔高度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不明显。

    • 陕西省飞机增雨(雪)作业航线设计及应用

      2015(3):45-48.

      摘要 (496) HTML (0) PDF 634.17 K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07—2014年陕西飞机增雨(雪)作业的气象及机场保障等资料,分析影响航线设计的主要因素,介绍陕西飞机作业航线设计和应用经验,结果表明:固定航线加临时修正的模式设计作业航线,可提高飞行作业批复率,增加作业量,延长作业时间。

    • 2013年冬季宝鸡重度雾霾污染分析

      2015(3):48-52.

      摘要 (608) HTML (0) PDF 897.90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PM25质量浓度资料,统计分析宝鸡市2013年冬季重度雾霾污染日时空特征,探讨雾霾污染日各气象要素的特征。分析发现:①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宝鸡出现重度雾霾污染日28 d,为近5 a来最多。②重度雾霾污染天气过程多持续4~8 d;污染严重时次出现在19—24时,具有显著日变化。③宝鸡市东部污染重于西部,弱东风利于重度雾霾污染出现(加剧),转为西风时污染减弱。④重度雾霾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包括,有利的天气形势(地面关中处于高压底部或后部)维持,大气混合层高度低,相对湿度较大(70%左右),风速较小(<2 m/s),连续无降水日长。⑤重度雾霾污染主要为本地污染物聚集所致。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