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关中夏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2015(4):1-5.

      摘要 (576) HTML (0) PDF 961.87 K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1971—2012年宝鸡、泾阳、武功、长安、临潼、渭南、大荔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标准化降水指数(ISP30、ISP60、ISP90)、和相对湿度指数(IM30)计算关中夏玉米生育期逐日有效降水和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采用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及相关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近42 a关中夏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量总体表现出不稳定性,播种至出苗有效降水变化量最大;20世纪90年代初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2002年出现由少到多的转变;7月上旬至8月下旬是夏玉米干旱多发时段;轻旱发生频率最高,为517%,发生频率随着干旱等级加重而逐渐降低;20世纪90年代是干旱多发且较为严重阶段,干旱过程累积强度强,且持续时间长,进入21世纪以后有减少趋势;关中西部干旱日呈减少趋势,东部呈增加趋势,有效降水量与干旱日变化相反,关中西部有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东部有减少趋势。
       

    • 2014年初许昌市两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2015(4):5-9.

      摘要 (574) HTML (0) PDF 890.87 K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EC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月14—18日和1月30日—2月2日两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存在平流雾、辐射雾以及平流-辐射雾,高空冷空气入侵南下是两次大雾天气结束的原因;大雾期间,高空环流形势较为稳定,地面气压梯度较小,大气层结存在不同程度的逆温,有上干下湿的特征;当有辐射雾出现时,地面受均压场控制,风速为1~3 m/s,整层均为西北气流;有平流雾时,地面受单一气压场控制,风速为4~6 m/s,特别是低层存在暖湿气流的输送,近地面存在弱辐合上升,对流层中层存在弱辐散下沉;能见度与温度露点差基本存在同位相变化,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反位相变化。
       

    • 2010—2012年陕西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的统计特征

      2015(4):10-13.

      摘要 (556) HTML (0) PDF 438.86 K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统计2010—2012年陕西十地市气象站逐时气温发现,全省十地市均有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的现象,出现日数占全年的10%~15%。陕北两地市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的日数约占全年的10%,主要发生在降雨和雨雪降温天气过程中。关中中东部的咸阳、西安和渭南约占全年的11%~14%,以降雨过程为主,雨雪降温和阴天等天气次之;关中北部铜川占全年的10%左右,其发生的天气类型介于陕北和关中中东部之间;宝鸡约占全年14%,其轻雾天气类型在所有站中出现频次最多。陕南西部的汉中和安康约占全年的13%~15%,绝大多数发生在降雨天气过程中,而东部的商洛发生的天气类型和频次更接近关中中东部地区。在冬半年降温过程中,当白天冷高压南下控制陕西,冷空气自北向南横扫陕西大部,带来降温天气,导致全省大部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在夏半年降水过程中,当白天锋面过境,出现降水,气温迅速下降,天空状况以阴天为主,空气湿度较大,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使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夜间。

    • 泰安秋季强降雪形成机制分析

      2015(4):13-16.

      摘要 (597) HTML (0) PDF 684.08 K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分析了泰安3次秋季强降雪产生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及其演变特征,同时对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的温度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泰安秋季强降雪发生的天气形势均为回流形势;雨雪转化时850 hPa均有东南气流建立,当850 hPa东南气流转为北西北气流、925 hPa东北气流转为西北气流控制时,降雪趋于结束;强降雪发生时850~400 hPa均有较强的上升运动,水汽辐合中心在800~850 hPa;雨雪相变基本发生在08时和20时前后,欧洲中心数值预报850 hPa温度预报≤-2 ℃可作为泰安秋季雨(雨夹雪)转为雪的温度指标。

    • 宝鸡市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2015(4):17-20.

      摘要 (615) HTML (0) PDF 486.57 K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宝鸡市11个县(区)气象站1964—2013年观测资料及低温冻害灾害调查资料,对宝鸡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平均初霜冻日多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平均终霜冻日多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初霜冻日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提前,终霜冻日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推迟。渭河河谷地带无霜期最长为214 d,秦岭北麓太白山区最短为150 d。宝鸡市初霜冻日呈推迟趋势,线性趋势率为24 d/10 a,50 a约推后了12 d;终霜冻日总体呈提前趋势,线性趋势率为-13 d/10 a,50 a约提前了9 d。无霜期以37 d/10 a的线性趋势率延长,50 a约延长了18 d。50 a间宝鸡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1996年发生突变,在气温发生突变后,全市平均初霜冻日推迟了119 d,终霜冻日提前了118 d,最早初霜冻日推迟了249 d,最晚终霜冻日提前了245 d,无霜期范围向南北部山区推移扩大。

    • 陕西省关中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15(4):21-23.

      摘要 (576) HTML (0) PDF 1.11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产品——雾霾数据集(v10),筛选整理出1983—2012年陕西省关中地区48个气象站的霾天气现象数据,分析关中霾日(站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霾日共有17 435站次,年平均5812站次,霾日呈减少趋势;关中霾日月分布呈“碗”状形态,其中1月(1237站次)、12月(1115站次)最多,5—8月较少为133~146站次,10月到次年3月属霾天气的高发期;蓝田、长安、华县、大荔是关中地区霾天气的高发区。2003—2012年,在关中48个站中,有25站年平均霾日在1 d以内,占521%,其中有13站连续10 a无霾日,占关中站点的27%。

    • 海南省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研究

      2015(4):24-27.

      摘要 (585) HTML (0) PDF 598.48 K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是防雷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以海南电网雷电电位系统2009—2013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海南省雷电流幅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海南省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与规程法、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推荐曲线之间的差别。另外,分别依据规程法和IEEE推荐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公式对海南省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进行了拟合并比较其优劣,分析海南各地区的雷电流幅值分布之间的差异,总结海南4个方位代表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公式,对海南地区防雷计算和防雷装置配置等工作的科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 陕北沙漠边缘区风速均一性检验及其重现期计算

      2015(4):27-30.

      摘要 (530) HTML (0) PDF 696.99 K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以陕北沙漠边缘区6个气象站自建站至2013年的年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序列的线性倾向趋势,采用t-检验法以及对台站历史沿革的详查,对各站点风速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并对非均一序列应用方差法和比值法等数理方法进行订正,分析了重现期最大风速变化和序列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陕北沙漠边缘区各气象站年最大风速全部呈显著递减趋势;定边站、靖边站、横山站和榆阳区站年平均风速于2003—2004年间分别出现了间断,并且与其更换测风仪器时间同步;订正后年最大风速在间断点后较原始序列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大,定边站订正前、后年最大风速主要分布区间增大,主要集中在(18,22\] m/s区间;订正的序列与原始序列的50年一遇风速差别不大,但是在大型工程设计和工程气象专题评估时,应考虑适合工程应用的气象站测风资料和订正方法。

    • 铜川乡镇及旅游景点预报质量检验初探

      2015(4):31-33.

      摘要 (526) HTML (0) PDF 319.67 K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根据中国气象局《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铜川市气象台2014年5—10月31个乡镇(街道办)、10个旅游景点的预报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晴雨和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较高,且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最高温度,24 h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0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相对偏低;晴雨和一般性降水、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南部耀州区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中部王益区、印台区较高,应加强北部宜君县温度订正预报。市级气象台和区县气象局预报能力各有优势,应加强市县天气会商,加强预报能力培训,总结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天气状况等对气象要素的影响规律,以逐步提高乡镇预报准确率。

    • 勉县香玲核桃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2015(4):34-36.

      摘要 (482) HTML (0) PDF 408.71 K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06—2014年勉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勉县香玲核桃生长的气象条件,生育期内主要气象灾害(低温冻害、干旱、连阴雨)及其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为当地香玲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气象参考。

    • 汉中市避暑旅游气象条件分析

      2015(4):34-36.

      摘要 (575) HTML (0) PDF 322.53 K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11—2013年汉中定军山、华阳、熊猫谷、黎坪、五龙洞、紫柏山6景区夏季(6—8月)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其避暑旅游气象条件,并与西安和汉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汉中旅游景区夏季(6—8月)的各月平均气温在16~24 ℃之间,较西安偏低3~10 ℃,较汉中偏低3~8 ℃;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大部在23~27 ℃之间,较西安偏低2~10 ℃,较汉中偏低2~7 ℃;各月平均最低气温均在20 ℃以下,极少出现35 ℃以上的高温天气,不舒适天气仅占3%,与汉中市区及周边城市相比,汉中景区夏季凉爽舒适,非常适合避暑,可基于避暑旅游气象条件适当开发避暑旅游项目,发展当地旅游业。

    • CB雷达OHP产品与雨量计雨量对比分析

      2015(4):39-41.

      摘要 (582) HTML (0) PDF 306.56 K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2012年陕西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回放雷达基数据获取雷达1 h 降水量产品,同时获取对应雨量站、对应时段的小时雨量,形成雷达小时雨量-雨量站小时雨量数据对,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雨量站小时雨量为(07,10]mm时,雷达面雨量大于地面雨量站雨量;雨量站小时雨量在(10,20]、(20,30]mm两个区间内时,全省各个雷达站雷达面雨量均小于地面雨量站,而且误差明显。

    • GStarI型自动土壤水分仪误差原因分析

      2015(4):42-45.

      摘要 (517) HTML (0) PDF 845.40 K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提高GStarI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数据质量,利用2012—2013年渭南市8个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固定段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标定区间及方法、土壤冻结、仪器跳变、观测环境、人工取土等6个方面分析误差原因,得出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与建议。

    •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气象手机客户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2015(4):45-48.

      摘要 (489) HTML (0) PDF 584.26 K (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气象手机客户端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客户端发展特点,分析陕气气象手机客户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自主研发整合后台、探索运营模式、合理开展产品设计储备四方面提出陕气气象手机客户端的发展思路,更好地服务于陕西经济社会。

    • 基于V332版的高空数据质量与问题分析

      2015(4):48-50.

      摘要 (594) HTML (0) PDF 464.22 K (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分析L波段(1型)高空探测系统(V332版)在规范使用、质量考核与处理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总结该系统应用经验和特殊记录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现行高空探测系统提出改进建议。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