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陕西气象》编辑部声明

      2016(1).

      摘要 (430) HTML (0) PDF 539.66 K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一次陕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2016(1):1-7.

      摘要 (867) HTML (0) PDF 5.27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8—9日陕北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在河套北部冷空气和高原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高原槽、低涡切变是主要高空影响系统,西北路冷锋是地面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主要发生在冷锋附近到其后部低层冷空气与高空暖湿气流交汇区域。雷达回波分析表明,暴雨过程有两个不同的降水时段,8日14—20时主要为对流性降水,回波强度大于55 dBz的带状回波,造成陕北东部出现了20~50 mm的降水;9日02—08时为冷锋后的层状云降水,回波以均匀的层云降水回波为主;速度图在24 km高度上有18 m/s左右的偏南急流,是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分析表明,暴雨落区与700 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对应很好;暴雨区上升运动层深厚,最大上升运动区在600 hPa附近;在暴雨区北侧为冷锋后部的东北风下沉气流,同时暴雨区上空有西南风上升气流,这股气流沿着暴雨区北侧低层冷空气爬升,冷暖气流交汇,产生强降水;暴雨发生在能量锋区附近,陕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有显著锋生,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形成强降水。

    • 陕西省2014年汛期ECMWF集合预报降水产品评估检验

      2016(1):7-12.

      摘要 (668) HTML (0) PDF 5.40 M (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陕西省100个台站降水实况资料和欧洲中心集合预报10种降水产品,对2014年6—9月欧洲中心集合预报10种降水产品在陕西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客观分级检验以及时空分布演变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产品的Ts评分随降水量级增大明显下降,随预报时效延长有小幅下降;模式对陕南各量级降水预报效果优于陕北、关中,多数情况下90%分位数Ts评分最优;所有降水量产品小雨预报偏差最大,空报明显,随着降水量级增大,空报逐渐减少,漏报增加,陕南预报偏差比陕北、关中大;90%分位数、控制预报、概率匹配产品、融合产品能基本反映出实况降水的落区情况,对大降水过程的演变趋势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综合而言,控制预报、融合产品、概率匹配产品无论在Ts评分还是预报偏差上表现均较好,稳定性高,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关注点,在应用时选取不同的产品进行参考。

    • 延安宝塔区近10年冰雹时空分布与历史状况对比

      2016(1):13-16.

      摘要 (681) HTML (0) PDF 2.38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对延安宝塔区2004—2013年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历史统计资料(延安国家基本气象站资料为1951—2003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 a平均每年有降雹日84 d,以单个冰雹日居多;4—10月降雹较多,6—8月更为集中;一日内冰雹发生时间主要在13—20时,密集降雹在15—17时;以直径为1~5 mm的小冰雹为主;近10 a冰雹造成的灾害损失远大于20世纪80—90年代。与历史资料相比:年平均冰雹日增加明显;降雹时间和冰雹移动路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最大冰雹直径变化较大,近年以小冰雹居多。冰雹日较历史有明显增多,主要由资料来源、通讯方式、冰雹灾害关注度等差异所造成。
       

    • 三原县近43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16(1):16-19.

      摘要 (659) HTML (0) PDF 2.37 M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1972—2014年三原县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三原县近43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三原县温度变化特征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6 ℃/10 a;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干燥指数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59 mm/10 a、-30872 h/10 a、-0048 (m/s)/10 a和-0448(10 a)-1。20世纪80年代气温较低,主要由夏季降温所致;21世纪气候变暖,四季均有贡献,以春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偏多,春季贡献最大;90年代降水的减少,主要由秋季降水减少造成。春季风速变化对年平均风速变化影响较大。8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夏季贡献最大;90年代日照时数减少,春季贡献最大;21世纪日照时数增加,春季贡献最大。80年代末以前为冷湿期,80年代末到2000年为相对暖干期,2000年以后向暖湿发展。

    • 喀什市极端气温指数长期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2016(1):20-24.

      摘要 (661) HTML (0) PDF 3.05 M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喀什市1961—2012年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R/S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喀什市极端气温长期变化趋势、持续性、周期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高于全球及全国水平且主要变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较全国同期增温时间滞后;极端高温、夏季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低温、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经 R/S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及年平均气温序列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未来喀什市气温保持升高,极端高温、夏季日数增加,极端低温、霜冻日数减少;喀什市极端气温指数在时间域上包含了多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各类极端气温指数具有不同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近52 a极端高温日数在1995年发生突变,夏季日数、极端低温、霜冻日数的突变均发生在2001年左右。

    • 南极长城站气温、风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16(1):25-28.

      摘要 (760) HTML (0) PDF 2.41 M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5—2014年所获取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其气温、风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城站年平均气温为-22 ℃, 气候变化趋势率为0079 ℃/10 a,近30 a长城站气温升高了024 ℃,秋季气温增速最大。年平均风速为73 m/s, 最多风向为ESE;大风天气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 d,冬季大风日数(13 d)较其它季节多,春季平均风速(79 m/s)较其它季节大,大风主要风向集中出现在N—W、S—E两个方向区间。降水主要以雪和雨夹雪为主;月平均降水量455 mm,降水日数为25 d,降水日数无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它三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降水量为5465 mm,年降水日数为296 d,降水量变化趋势与以往结论相左,近30 a长城站的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趋势率为418 mm/10 a。

    • 渭南市设施农业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2016(1):29-33.

      摘要 (638) HTML (0) PDF 3.11 M (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了减少大风对设施农业的危害,采用渭南市11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大风资料,同期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灾情资料,在GIS平台上,从孕灾环境敏感性、危险性、承载体易损性三个方面,针对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10 m/s以上大风进行大风灾害的风险性区划,为设施农业大风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渭南市极大风速的风险分布自西向东减小,高风险区位于临渭、大荔、蒲城、富平和白水。最大风速日数高风险区在华阴和潼关,中等风险区在临渭区、蒲城、大荔。从大风灾害风险单一因子来看,渭南市华阴和潼关不宜大面积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中小拱棚要限制发展。北部韩城、澄城、合阳大风灾害危险的风险相对较小,可适当扩大面积。

    • 雷电灾害个人可接受风险研究

      2016(1):33-35.

      摘要 (626) HTML (0) PDF 1.66 M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判断灾害风险值是否可以接受的关键指标,目前雷电灾害领域尚未对此有深入研究。在简述国内外可接受风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接受标准的制定准则,指出雷电灾害个人风险评判水平偏高;利用ALARP准则限制线理论,探讨了基于陕西省2005—2014年雷电灾害资料的个人风险可接受水平,提出以风险值1×10-7作为陕西省雷电灾害个人可接受风险的评判标准。

    • 西安市旅游气象舒适度分析与应用

      2016(1):36-39.

      摘要 (590) HTML (0) PDF 2.07 M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基于2007—2014年西安地区兵马俑、翠华山等7个旅游景点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西安景区的旅游气象条件,应用本地化的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方法对西安景区旅游气象舒适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安旅游景区气温冬季气温较低,月平均气温低于5 ℃,夏季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0 ℃;人文景区气温高于自然景区。冬半年的相对湿度低于夏半年,7—10月相对湿度较高;大部分自然景区相对湿度高于人文景区。风速整体较小,月平均风速为02~11 m/s,全年风速变化不大。(2)4—10月为西安的旅游气候舒适期,其中,4—5、9—10月是平原人文景区最佳游览时期,6—10月是山岳自然景区旅游的最佳时期。

    • 基于闪电定位资料的太朴山广电发射台雷电防御分析

      2016(1):40-42.

      摘要 (638) HTML (0) PDF 2.05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结合安徽省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对池州市广电发射台所在地的雷电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射台整体性的防雷装置改进建议,为发射台防雷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近年来实际运行证明该套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 陕西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

      2016(1):43-47.

      摘要 (926) HTML (0) PDF 4.60 M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统计分析了陕西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中的固定地物、超折射和径向干扰回波分布情况,并介绍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对西安雷达数据中的强地物、超折射和径向干扰回波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表明:(1)利用模板匹配和回波纹理结构能够有效识别抑制固定地物回波;(2)倾斜测试法结合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识别抑制超折射回波效果明显;(3)采用相邻径向有效库数比较和中值滤波识别抑制径向电磁干扰效果明显。

    • 基层气象科技服务现状与发展前景思考

      2016(1):47-49.

      摘要 (538) HTML (0) PDF 1.60 M (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从黄陵及周边县气象局科技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以黄陵县气象局为例,通过对近年来科技服务发展现状特点分析,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县局实际及国家目前改革新形势,就基层气象科技服务如何稳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对策。

    • 《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等级》解读

      2016(1):50-51.

      摘要 (590) HTML (0) PDF 1.08 M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等级》(DB 61/T 924—2014)地方标准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为了促进此标准的贯彻落实,介绍标准编制的目的、思路和依据,对标准的使用提出建议。

    • 如何做好区县天气预报

      2016(1):52-54.

      摘要 (664) HTML (0) PDF 1.46 M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从了解责任区域内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熟悉责任区域内天气气候特点,掌握责任区域内预报服务的重点和内容,做好数值预报产品对本地降水、气温预报能力的检验分析和应用,加强历史天气个例的分析总结等方面介绍了区县天气预报一线服务人员制作责任区域内天气预报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形成适合本地预报员的工作流程,这些经验和方法为区县预报员制作本地天气预报提供了参考,从而进一步适应区县气象综合业务服务发展需求。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