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EC-thin资料在渭河流域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中的应用

      2022(3):1-8.

      摘要 (613) HTML (0) PDF 1.92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2019年8月渭河流域3次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实况观测资料和EC-thin资料的中尺度分析,套用渭河流域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对每次过程的EC-thin资料预报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以及强降水落区进行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发现,应用中尺度概念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订正EC-thin资料的降水落区预报,EC-thin对中纬度西风带的西风槽和切变线位置预报相对比较好,但对于水汽输送通道(包括低空西南急流和东风急流)位置的预报偏西偏北;实际预报业务中,还应该关注EC-thin的物理量大值中心及其大值区演变的预报,并配合影响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之后再对降水落区进行订正;EC-thin强对流降水预报资料中,在面上雨量预报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个别站点的强降水预报应该引起预报员的关注和再分析。

    • 咸阳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物理量指标研究

      2022(3):9-15.

      摘要 (460) HTML (0) PDF 1.23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探空资料对2016—2020年咸阳市暖季(4—9月)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物理量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强对流天气的关键物理量参数及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咸阳雷暴大风的高发期在4—5月,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高发期在6—8月,三类天气均主要出现在14—20时。(2)K指数、CAPE值、垂直风切变、0 ℃层高度和-20 ℃层高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相对高的0 ℃层高度、较厚的暖云层厚度以及相对小的中高层温度露点差可以区别短时强降水和其他两种强对流天气类型。(3)雷暴大风和冰雹发生时中低层一般表现出“上干下湿”的层结特征,雷暴大风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相对较大,应超过120 J/kg。冰雹形成除了考虑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深层垂直风切变外,还需要适宜的0 ℃层高度(39~51 km)。短时强降水要求“整层湿”,即500 hPa和850 hPa的温度露点差均较小,同时暖云层厚度应超过35 km。

    • 陕西中短期网格客观预报降水产品在西安地区的检验

      2022(3):16-21.

      摘要 (113) HTML (0) PDF 1.55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7—2020年6—9月陕西中短期网格客观预报产品(简称DCOEF)的降水产品,采用晴雨预报准确率、TS评分、预报偏差BIAS,对其在西安地区21个气象观测站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同时采用第99%分位值的降水量值作为测站极端降水量的阈值,进一步了解DCOEF对极端降水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DCOEF在西安地区逐年和逐月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均在069以上,空间分布上在西安城区、高陵、阎良、临潼和灞桥地区的晴雨预报准确率普遍在075以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2)6—9月中,9月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可达08,各量级的T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且BIAS接近于1,预报效果最好。(3)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TS评分明显下降,小雨的TS评分最高,且时间和空间差异小;暴雨TS评分时间和空间差异明显,除9月外整体评分较低,且空报率明显偏高。(4)DCOEF对西安区域平均降水量雨带分布和强降水中心位置分布预报与实况差别较大,但能较好地反映出区域降水的时间演变趋势,与实况较为接近,只是在降水量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预报值较实况以偏大为主。(5)DCOEF对极端降水的预报缺乏稳定性,偏差大,尤其是对短时强降水所造成的极端降水事件预报能力弱。

    • 近50年韩城无霜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22(3):22-28.

      摘要 (97) HTML (0) PDF 1.28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韩城1970—2019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韩城初、终霜日及无霜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韩城近50 a平均初霜日为10月29日,呈推迟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6 d/10 a;平均终霜日为3月28日,呈提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57 d/10 a;无霜期为2135 d,呈增长趋势,线性倾向率为67 d/10 a,其变化促使热量资源稳定上升,将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助于提高花椒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韩城初霜日推迟不明显,2018年发生突变;终霜日提前趋势十分显著,2010年发生突变,无霜期增长趋势十分显著,并在2013年发生突变。韩城初霜日存在2 a和5 a左右的振荡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表现为明显的2 a振荡周期;终霜日存在2~4 a和6 a左右振荡周期,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表现为明显的3 a振荡周期;无霜期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期、2007—2014年表现为明显的2~4 a振荡周期。韩城初霜日和无霜期年际变化基本一致,终霜日呈相反趋势。对韩城初(终)霜日早晚、无霜期长短年份进行划分,终霜日提前或推迟对无霜期的增长或缩短起主要作用,初霜日推迟或提前对无霜期的增长或缩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

    • 近60年商洛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2(3):29-35.

      摘要 (169) HTML (0) PDF 1.27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商洛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资料,选取10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法,对商洛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异常性及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商洛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最大;除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线性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外,平均最低气温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春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夏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季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为20世纪60—90年代为相对偏冷期,21世纪为相对偏暖期;通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得出商洛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时间在1987—1988年;分析平均气温异常性得出偏暖年份多出现在21世纪之后,偏冷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60年代中期左右,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近60 a极端最高气温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暖夜日数呈增多趋势,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较冷昼日数增多明显,昼指数变化较夜指数变化明显,热指数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商洛呈增温趋势。

    • 近50年关中西部24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2022(3):36-41.

      摘要 (80) HTML (0) PDF 1023.17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关中西部渭滨区、太白县、陇县3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9年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关中西部不同地域24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研究表明:近50 a关中西部24节气气温呈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最低。春季型节气增温最快,秋季型节气降温最快,春季增温快于秋季降温。惊蛰和清明气温升幅最大,立冬降幅最大。气温日较差冬季型(川塬区)和秋季型节气(南北山区)最小,夏季型(川塬区和北部山区)和冬季型节气(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型节气除立春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他季节型节气仅最低气温多呈显著增温趋势。24节气气温年代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距平为“负—正”变化特征。4个物候性节气中惊蛰、清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小满、芒种呈显著上升趋势。惊蛰1973、2004—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气温转暖突变年;清明2005—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转暖突变年;小满1981—1982、2001—2019年显著增温,1976年为转暖突变年;芒种2005—2007、2009、2011—2019年显著增温,1995年为转暖突变年。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霜、雪天气特征及其对运行的影响

      2022(3):42-47.

      摘要 (300) HTML (0) PDF 1.10 M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12—202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温江站常规探空资料等,统计了双流机场霜、雪及相关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双流机场指挥中心提供的2018年除冰记录,统计分析双流机场霜、雪天气对运行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流机场出现霜时,气温多在04时下降至20 ℃,07、08时降至05 ℃,相对湿度多在04时达到95%并维持,天空状况为少云到多云,平均风速00时后多在 1 m/s以下;双流机场雪(含雨夹雪)出现时,700 hPa气温平均为-12 ℃,850 hPa为-5 ℃,925 hPa为0 ℃,地面平均气温24 ℃,平均露点温度04 ℃,0 ℃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00 m;07—08时出现00 ℃以下低温,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会对运行有较大影响。

    • 基于2种算法的日光温室日均气温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2022(3):48-52.

      摘要 (64) HTML (0) PDF 805.12 K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科学精准地为温室大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2020年11月—2021年5月分别在位于陕西省关中的泾阳县和陕北的延川县选择砖墙和土墙两种主要的生产棚型进行了大棚内外气温的对比观测试验,并采用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种算法对不同棚型和晴空条件下的棚内气温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模拟精度更高,BP神经网络方法对泾阳和延川梁家河试验示范园日光温室内气温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分别达075和077,均方误差分别为192 ℃和190 ℃;控制条件下,砖墙结构比土墙结构日光温室的气温预测精度更高;多云天气条件下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 影响鲁西南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的气象要素分析

      2022(3):53-59.

      摘要 (483) HTML (0) PDF 766.83 K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鲁西南地区1981—2020年旱柳、榆树、合欢、楝树4种不同科属典型木本植物物候期资料,结合当地相应时期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不同种类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鲁西南地区1981—2020年平均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82 ℃/10 a、0609 ℃/10 a。(2)受气候变化影响,鲁西南地区四种木本植物的秋季物候期均呈推迟趋势,榆树、旱柳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两种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秋季物候期中落叶末期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强烈。(3)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变化受气温、地温、风速的影响较大,其中气温、地温越高,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会出现的越晚;风速越大,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会出现的越早。(4)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虽受日照、降水、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 洛南核桃气候品质认证方法研究

      2022(3):60-64.

      摘要 (77) HTML (0) PDF 722.62 K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结合洛南气候资源特点,利用1981—2010年洛南光温水等气候资料,参照核桃生育期观测资料,遴选了16项认证指标(包括12项适生指标,4种灾害指标)并进行量化分级,制定了认证等级标准,以加权评分方式建立了认证模型;结合2021年天气条件,对优质核桃适生区的洛南核桃进行气候品质认证,认证结果为特优。

    • 2018和2020年铜川核桃晚霜冻害分析

      2022(3):65-68.

      摘要 (221) HTML (0) PDF 684.00 K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铜川市宜君、铜川、耀州区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7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以及相应的高空探测资料,对2018、2020年铜川市核桃晚霜冻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造成晚霜冻害的冷空气均是自北向南影响全市,宜君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铜川和耀州提前1 d,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均出现在宜君县棋盘镇弥家河。2018、2020年晚霜冻害均属于轻度,2018年晚霜冻害范围和强度均大于2020年;全市晚霜冻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宜君县、耀州区西北部山区,宜君县发生晚霜冻害强度、范围较大;受混合型霜冻影响,地势相对较低的低洼地带的最低气温较周边偏低4~6 ℃。

    • 基于Sentinel-3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关中平原干旱监测

      2022(3):69-74.

      摘要 (427) HTML (0) PDF 891.85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Sentinel-3数据计算多年条件植被温度指数(IVTC),并进行近实时定量干旱监测,以陕西省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在单年Sentinel-3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多年Terra MODIS数据计算多年Sentinel-3 IVTC,进而实现研究区的干旱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单年Terra MODIS IVTC与多年Terra MODIS IVTC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关中平原的多年Sentinel-3 IVTC是可行的,并且计算的旬尺度多年Sentinel-3 IVTC与近20 d累积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达到065,展现了较高的近实时定量干旱监测能力。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