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西北涡影响下陕西一次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彭力,卢晔,贺瑶,倪闻
    2024(5):1-8.
    [摘要](56) [HTML](0) [PDF 1.90 M](3427)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4A 云图资料、ERA5(0.5°×0.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4日西北涡影响下陕西一次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雨带位于陕北,强降水主要时段出现在夜间;西北涡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发展迅速,来自南海台风外围的偏南风向西北涡输送水汽,为暴雨提供了充足水汽和能量供应,中高层强辐散抽吸促使西北涡持续发展;西北涡发展东移,低涡强降水产生凝结潜热加热造成西北涡低层减压,低涡上升运动和辐合强度进一步增强;本次强降水天气与低层偏南风急流建立密切相关,4日夜间陕北水汽输送、水汽辐合强度较白天更强;西北涡中低层偏南风急流在倾斜爬升中存在着中尺度对称不稳定机制,造成低涡中心附近更强上升运动和气旋式涡度,从而产生强降水;强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促使陕北产生强锋区,锋生进一步加强低涡中心附近上升运动,造成低涡降水强度增强。
    2  台风“烟花”进入安徽前后降水特征差异及成因分析
    李靖怡,姚晨,丁从慧,周胜男,周晓晔,赵森
    2024(5):9-17.
    [摘要](16) [HTML](0) [PDF 3.95 M](3390)
    摘要:
    利用最佳台风路径数据、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 2106号台风“烟花”在进入安徽前后的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烟花”在进入安徽前24h内,降水表现出南北对称分布,在移入安徽后,降水分布表现为非对称特点,小时雨强更强。TBB小于-50 ℃区域与强降水落区均对应良好。强水汽输送通量、水汽辐合区、台风暖心结构、垂直速度和散度场在“烟花”进入安徽前基本呈对称分布。随着“烟花”向西移入安徽,东南急流在其东至东北侧的维持为台风北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烟花”北侧θse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南侧。强低层辐合偏北并叠加正涡度环流、配合高空辐散抽吸作用使得北侧的垂直上升运动明显大于南侧,同时也加强了对流层中层凝结潜热的释放,为安徽淮北地区的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重要能量来源。 利用最佳台风路径数据、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 2106号台风“烟花”在进入安徽前后的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烟花”在进入安徽前24h内,降水表现出南北对称分布,在移入安徽后,降水分布表现为非对称特点,小时雨强更强。TBB小于-50 ℃区域与强降水落区均对应良好。强水汽输送通量、水汽辐合区、台风暖心结构、垂直速度和散度场在“烟花”进入安徽前基本呈对称分布。随着“烟花”向西移入安徽,东南急流在其东至东北侧的维持为台风北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烟花”北侧θse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南侧。强低层辐合偏北并叠加正涡度环流、配合高空辐散抽吸作用使得北侧的垂直上升运动明显大于南侧,同时也加强了对流层中层凝结潜热的释放,为安徽淮北地区的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重要能量来源。 利用最佳台风路径数据、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 2106号台风“烟花”在进入安徽前后的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烟花”在进入安徽前24h内,降水表现出南北对称分布,在移入安徽后,降水分布表现为非对称特点,小时雨强更强。TBB小于-50 ℃区域与强降水落区均对应良好。强水汽输送通量、水汽辐合区、台风暖心结构、垂直速度和散度场在“烟花”进入安徽前基本呈对称分布。随着“烟花”向西移入安徽,东南急流在其东至东北侧的维持为台风北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烟花”北侧θse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南侧。强低层辐合偏北并叠加正涡度环流、配合高空辐散抽吸作用使得北侧的垂直上升运动明显大于南侧,同时也加强了对流层中层凝结潜热的释放,为安徽淮北地区的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重要能量来源。
    3  毕节市两高切变型暴雨特征分析
    王璇,罗亚楠,苏娅,刘丽,刘健平
    2024(5):18-23.
    [摘要](24) [HTML](0) [PDF 1.85 M](3362)
    摘要:
    利用2011—20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毕节市两高切变型31次暴雨过程共42个暴雨日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高切变型暴雨是在高空切变线与低层暖湿切变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局地性强,且常出现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在高能高湿环境下,北方的弱冷空气侵入形成锋区,触发对流系统生成发展。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西南急流辐合及θse锋区的斜压性使得低涡发展更为激烈,进而促进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加强与发展。
    4  CMA-WSP精细化风速预报在陕西地区的质量检验
    王丹,杨艳超,高红燕,何柯俊,杨荃
    2024(5):24-31.
    [摘要](36) [HTML](0) [PDF 3.01 M](3341)
    摘要:
    利用陕西97个国家气象站和1个风电场测风塔代表站的风速观测资料,评估了CMA-WSP精细化风速预报能力,以及 CMA-WSP v1.0升级为v2.0之后的预报性能提升情况。结果表明,陕西地区CMA-WSP的风速预报能力与风速大小密切相关,10m风速偏大(小)的气象站或者时段,准确率偏高(低)的可能性较大,即CMA-WSP在风速较大时的预报能力优于风速较小时。通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指数方程将CMA-WSP 100m高度附近的风速外推到风机轮毂高度,得到的风速预报能够较好地反映风电场实况风速的逐日变化,相关系数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CMA-WSP v1.0升级v2.0之后风速预报质量得到提升,2023年5月15日—9月30日CMA-WSP v2.0 12~36 h 10 m风速预报在陕西大部分气象站的准确率为36%~52%,平均绝对误差为0.7~1.5 m/s,与2022年同时期的v1.0相比较,大部分气象站的准确率提高了5%以上,平均绝对误差减小了0.2 m/s以上。
    5  西安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天气分型研究
    党超琪,张曦,王华媛,卢晔,沈姣姣,王丹
    2024(5):32-37.
    [摘要](19) [HTML](0) [PDF 1.52 M](3380)
    摘要:
    利用2015—2022年西安市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及欧州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西安市O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并对臭氧污染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结果表明:(1)2015—2022年西安市O3平均质量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月、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特征,其中6月和7月O3污染最明显,07—08时为O3质量浓度谷值,15—16时为峰值。(2)O3质量浓度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当日最高气温在32~39 ℃之间,日照时数5 h以上,日平均湿度在33%~74%之间,日平均风速在1~3 m/s之间时,O3污染概率明显增加,且强度也增强,更易出现O3中度污染。(3)西安市臭氧污染的天气形势分为脊前西北气流型、平直气流型、槽前西南气流型和副高型,占比最高的天气形势为脊前西北气流型和平直气流型。(4)西安市 O3污染呈现明显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当脊前西北气流和槽前西南气流控制时O3污染区域相对更广,城西和城北O3污染较明显。
    6  宁夏六盘山区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其贡献度分析
    杨文海,景博,杨志莲,史海玲
    2024(5):38-44.
    [摘要](15) [HTML](0) [PDF 655.71 K](3341)
    摘要:
    利用1971以来宁夏六盘山区各地汛期(5—9月)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六盘山区汛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强度对降水量增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六盘山区汛期降水量存在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六盘山南侧高海拔地区的降雨日数总体多于北侧的低海拔地区,中雨雨量对汛期降水量的贡献最大,小雨雨日对汛期降水日数贡献最大。(2)大部地区小雨雨量和雨日均呈减少趋势;六盘山与固原中雨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大雨雨量和雨日均呈增加趋势;隆德暴雨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其他大部地区暴雨雨量和雨日均呈增加趋势。(3)大部地区汛期降水量与降雨日数变化趋势在1980至1990年代发生突变,由增加趋势变为减少趋势。(4)降水强度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增量均呈增加趋势,降雨日数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六盘山南侧,大部地区降水强度增量贡献大于降雨日数增量贡献。
    7  海南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空分布特征
    张天圣,吴盛洪,蔡英缨
    2024(5):45-51.
    [摘要](15) [HTML](0) [PDF 1.30 M](3357)
    摘要: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海南岛18个市县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作 为研究对象,分析海南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次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发布最频繁的6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依次为雷电、雷雨大风、高温、暴雨、台风和大雾。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占所有红色预警信号的80.1%;不同类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在月尺度、日变化上都有明显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暴雨预警信号发布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地区,台风预警信号发布主要在东部地区,大风预警信号发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寒冷预警信号发布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和中部山区,高温预警信号发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大雾预警信号发布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定安和澄迈县、中西部的琼中、白沙县。
    8  基于多源数据的眉县猕猴桃气候适宜种植潜力分析
    梁轶,张勇,刘璐,屈振江,张东峰,张震,王波
    2024(5):52-56.
    [摘要](16) [HTML](0) [PDF 1.48 M](3374)
    摘要:
    利用2016—2021年春季(3—5月)陕西9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陕西春季不同区域(陕北、关中、陕南)不同月份(3、4、5月)不同土壤深度(5、10、15、20 cm)地温预测模型,并利用2022年数据进行模型预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各深度日平均地温在陕北、关中、陕南地区预测准确率>95%,且整体表现出土壤深度越深预测准确率越高的趋势,10 cm日平均地温预测准确率>98%,15、20 cm日平均地温预测准确率>99%;各深度日平均地温在陕北、关中、陕南地区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10 ℃、平均绝对误差≤08 ℃,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整体表现出土壤深度越深误差值越小的趋势;模型预测精度比较理想,可用于陕西春季浅层地温预报业务,为春播及果树花期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9  陕西飞机增雨作业航线优化技术研究
    王瑾,薛卫东,左爱文,李燕,郑绥翔,岳治国
    2024(5):57-63.
    [摘要](15) [HTML](0) [PDF 1.98 M](3336)
    摘要:
    为使陕西飞机增雨作业实现充分播撒,分析满足充分播撒要求的飞机航线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作业区、作业层温度和风向风速),结合充分播撒的要求,对陕西以往的航线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出了“8字型”和“几字型”航线设计;针对“8字型”和“几字型”航线,分析了从相同航线的不同起点播撒催化剂后影响区域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航线设计均可实现充分均匀播撒,可用于固定目标区增雨作业或对作业对象的追踪播撒;利用两种航线设计的实际业务个例也证实了两种航线设计均能使作业影响区内催化剂浓度在一定时段内保持稳定,实现充分播撒。
    10  陕西黄土高原丘陵区苹果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
    杨晓娟,孙靖博,刘璐,刘晓迎,吉文娟,刘园,陈迪,韩锐,刘布春
    2024(5):64-70.
    [摘要](12) [HTML](0) [PDF 684.37 K](3364)
    摘要:
    陕西苹果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但却面临着严重的干旱风险。天气指数保险可有效转移气象灾害风险。基于大田试验数据,模拟水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利用陕西黄土高原丘陵区苹果基地县1981—2020年苹果生育期降水量数据构建苹果干旱指数,建立各基地苹果干旱损失模型;使用EasyFit软件筛选各基地县干旱指数最优分布模型,模拟干旱发生概率;利用纯费率精算方法厘定各基地县苹果干旱指数保险费率,设计干旱指数保险赔付方案。结果显示:供水量(x)与苹果产量(y)间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即x=-0.003 1x2+7.815 6x+7 681.1(R2=0.96),基于此函数构建的各基地县苹果干旱损失模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苹果干旱指数最优分布模型为 Lognormal、Normal、Logistic、Gamma的基地县分别为4、1、3、1个。各基地县苹果干旱纯费率范围为1.22%~2.12%,最低在洛川,最高在宝塔区。各基地县的赔付方案为基于苹果干旱指数的线性赔付,起赔点为各基地县干旱指数平均值。研究有效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建立灾害损失模型,为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县级费率的厘定和赔付方案的设计提高了农业保险为苹果产业服务的精确性和效率,为陕西黄土高原丘陵区苹果保险提供了科学支撑。
    11  广西高速公路沿线雷电灾害风险分析
    吴量,向清才,陆庆
    2024(5):71-76.
    [摘要](15) [HTML](0) [PDF 2.10 M](3318)
    摘要:
    为了解广西高速公路沿线的雷电灾害风险情况,制定有效的防雷减灾措施,利用广西高速公路路网数据、2016—2022年广西地闪数据和2019年广西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高速公路沿线的雷击风险度中弱雷电占比0.77%,中等雷电占比16.36%,强雷电占比45.19%,特强雷电占比36.79%。其中,崇左市、北海市和防城港市的特强雷 电路段占比超过60%,其他地区的强雷电路段比重均超过40%,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为无弱雷电路段区域。闪电强度分布中,二级闪电强度占比最大,达到46.28%。三级闪电强度以上的路段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西南部、南宁市西南部以及崇左市除北部以外的其他地区。广西高速公路沿线中89.92%的路段处于雷电灾害风险一级的区域,其中北海市、南宁市、玉林市、柳州市和桂林市的部分路段处在高风险区域。
    12  基于一次雷电灾害的安徽ADTD定位精度分析
    汪开斌
    2024(5):77-82.
    [摘要](27) [HTML](0) [PDF 5.12 M](3322)
    摘要:
    2022年8月26日安徽南陵发生了一次重大雷电灾害事件,利用距离雷电灾害点62.0 m处监控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数据,通过分析闪电的光学特征,确定了雷电灾害点闪电过程各次回击的精确时间,采用公式计算法和测绘图测量法,校验了安徽ADTD探测的4个闪电定位点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1)4个定位点在地面0.0~31.5 m 高度范围内为同一个地理位置(即雷电灾害点),4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为174~581 m,算术平均值为371 m,几何平均值为348 m,中值为386 m;(2)4个定位点与雷电灾害点之间的距离为1 106 ~1 670 m,算术平均值为1 433 m,几何平均值为1 417 m,中值为1 478 m;(3)4个定位点位于雷电灾害点方位角232.57°~245.27°,算术平均值为237.48°,几何平均值为237.42°,中值为236.04°。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友情链接